答儒學二問

自「五四運動」以來,儒家學說備受曲解,有不少好學的年輕學子,往往提出以下兩個問題:
第一問:春秋時代孔子提倡禮教,是不是為適應統治者的需要,維護統治者的利益?第二問:漢武帝獨尊儒術是不是為壓抑諸家學說,推行愚民政策以實現其統治目的?
要解答以上的問題,必須從歷史的研究中去找尋答案。 Continue reading

Share

追懷往事,復興新亞精神!

一九四九年,中原鼎沸,政海翻瀾。大陸易幟後,中共政權在毛澤東的領導下,實行以清除傳統文化為達致共產革命的手段。一時破舊立新,雷厲風行。一些自覺不能容於新政府的知識分子,便紛紛南來,託庇於英國殖民地政府統冶下的「東方之珠」。這批「過江名士」有感於祖國文化備受摧殘,花果正飄零,乃抱着「為往聖繼絕學」的精神,以自我放逐之身,勉力負起復興中華文化的責任。雖然境况異常艱難,他們兩袖清風,飄泊南來,生活常陷於困頓。但一份莊嚴而神聖的使命感,使他們在困乏的環境下,勇於奮進,在文化與教育事業上,創出令人驚異的成績:教育方面,如新亞書院,即由錢穆(賓四)、趙冰、唐君毅、張丕介和吳俊升(士選)諸位先生在「手空空,無一物」的環境下,於一九五零年創立。由於一時名學者望風雲集,且揭櫫以復興中華文化為職志,不但獲得香港教育當局禮遇,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,鼎力予以支持。十多年來,不僅培育了不少人才,最後且與聯合書院和崇基學院合組成香港中文大學。 Continue reading

Share

香港教育的幾個重要問題

一. 學校管理 — 正當教署欲對學校作大幅度權力下放時,請注意下列各事:
(1) 校董會:
中國人社會較重關係,亦重溫情,此一特質固易於促成校務上之合作;但亦常使公事變質,以致於以權謀私。教育當局宜注意各校董之人脈關係,鼓勵其身為校董,除須熱心教育,熟悉教育則例外,還應注意個人之道德修養,使自己在全校員生心目中成為一個誠懇辦學,尊師重道的榜樣。
Continue reading

Share

理想校長所應具備的素養

隨著人口的增加與社會的需求,香港近年的教育事業,發展異常迅速。學校之設,星羅棋布,矚目皆是。以質量言之,雖未能與先進國家媲美,但頗能配合社會進展的步伐,這確是可喜之象。可惜由於教育當局施行政策之不當,輕重緩急,未能因時制宜,故教育實效,殊未能使人滿意。雖然教育水準比前提高(從一九七八年起施行九年強迫教育),但青少年德智的發展卻出現了反常的現象 – 他們中的大多數,是非善惡之不分,與努力方向之不明,不單是從事教育的人的強烈感受,所有關心青少年問題的人士也感到大傷腦筋。而他們近年犯罪率的大大提高,更成為社會的嚴重問題。 Continue reading

Share

治港智慧此中尋

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 - 江南貢院

早前,香港人為了愛國教育與道德教育鬧得沸沸揚揚。激烈時甚至出現佔據政府總部,並有人參加絕食以示抗議。

站在中國人的立場,熱愛祖國是應該的;接受如何做人處世的道德教育,也是理所當然的。想不到兩項本來合情合理的事,竟弄至變成震驚世界的社會運動,我相信在這小小的東方之珠生活的沉默大多數,也必感到大惑不解。 Continue reading

Share